一、着力健全城乡规划体系,切实做到规范化、阳光化
(一)全力推进多规合一。一是完成总规和控规报批,围绕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,编制各项专项规划,实现“多规合一”。二是完成黑石坡森林公园、红军文化园、蜀道动植物园、三江新区核心区宝轮片区、地下综合管廊、海绵城市、广元市户外广告规划等重大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审查及报批工作。三是围绕城市“双修”,研究城市修补、生态修复,启动城市风貌整治、旧城改造等城市修补工作,以及打造郊野公园等生态修复工作。四是加强城市设计和东、北部新城等规划编制,研究广元主体功能区规划。完成城市出入口等重要地段、主要节点及主要街区的城市设计和风貌设计,完善我市旅游名城的各类毛细血管工程。五是切实加强县区规划指导力度,指导苍溪县、青川县完成总规修编,指导旺苍县完成总规报批,指导剑阁县启动总规修编,加强对镇村规划指导,特别是重点镇的规划编制,镇乡总规覆盖率达到95%,城镇控详规覆盖率达到75%。六是完成2017年市政基础设施、2018年省运会、残奥会、特奥会场馆及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。七是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、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剑门蜀道申双遗等规划编制工作。八是继续加大新村规划试点工作,在2016年的21个村试点的基础上,继续启动7个镇7个村“多规合一”试点工作,深入探索解决村“多规合一”难题。
(二)全力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建设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,拟面向全国公开选聘总规划师,以体现规划的前瞻性、科学性、专业性。二是推进县规划局组建,完成利州、昭化和朝天三个规划分局组建,逐步推行乡村规划师岗位设立。三是推进规划设计院、规划展览馆、规划督察办等机构设置。四是加大县区规划指导力度,争取补助资金,通过与高校和设计院合作方式解决县区规划管理专业人员少、经费不足等问题。五是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审查审批机制。修订广元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程,充分借智借力,将原“两会”制延伸到“三会”制,增加专家技术审查会,提高公众和专家参与力度,大力推行城乡规划公示和听证,实施“阳光规划”。
(三)全力推进城乡规划法规制度体系建设。结合精细化管理,细化各项管理制度,完成《广元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》、《广元市城乡规划条例》报批,出台《农房管理办法》、《控规调整办法》、《容积率管理办法》、《户外广告管理办法》等制度。建立城乡规划公示、建设项目验线、违法建设项目查处等制度。
(四)全力推进城乡规划管理监督体系建设。一是加大规划宣传力度,真正让市民了解、支持、监督城市规划,提高规划公众参与力度。二是加强监督执法,与城监、城管部门建立制度式的协调联系机制,细化证前证中证后监督执法措施,坚决遏制违规建设,维护规划刚性。三是继续加大各县的规划监督力度,进一步完善规划督察制度,规范规划督察员管理考核,加大各县督察工作力度,尤其是加大对镇村的规划监督,助力脱贫攻坚工作。
二、着力规划要素保障,助推经济建设“三大主战场”。一是以规划助推新区建设,加快三江新区、宝轮片区、东部新城、081产业新城以及利州文化旅游产业园等园区建设,力争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。二是以规划包装储备项目。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项目,为项目建设铺好路、布好局。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,积极争取将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纳入全国试点城市,同时围绕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,继续谋划储备一批文旅产业、康养、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设施项目。三是以规划助推项目建设。全力做好棚户区改造、日航工业园、西二环、北二环等省、市重点项目和昭化女儿国、环球雅图、娃哈哈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规划要素保障,全过程指导项目建设,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。四是以规划助推脱贫攻坚工作,将扶贫村规划与传统村落、特色小城镇建设统筹考虑,以充分传承文明、延续文脉、留住乡愁。
三、着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,促进城乡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。一是加大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引进,充实规划管理技术力量。同时对现有规划管理人员再职培训,适时分批分类组织在职职工外出学习培训,鼓励参加注册规划师和技术职称考试,努力创建学习型、创新型、研究型单位。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,培养干部职工恪尽职守、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,全面完善和推行首问负责制、政务承诺制、限时办结制等制度,做到急事急办、特事特办、难事巧办和好事快办。三是增强党风廉政教育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,严格依法行,做到不越红线,铸造能吃苦、能战斗、干好事、干净担当的职工队伍,打造“规划铁军”。
(广元市城乡规划局)